logo
 
开云官方下载-开云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质量安全 / USQUALITY SAFETY
       质量
       安全
           首页 > 质量 >土方工程


2.1 场地平整
2.1.1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场地标高确定的原则如下:
1.与已有建筑物的标高相适应,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2.尽量利用地形,就近取土或弃土,以减少填、挖土方的数量;
3.根据具体条件,争取施工场区内的挖填方量的平衡,以降低土方运输费用;
4.要有一定的泄水坡度,以满足排水要求;
5.考虑历史最高洪水位,以防止洪水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
通常条件下,如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无特殊要求,应尽量考虑场地内土方的挖填平衡,减少场外取土与弃土量,以降低工程成本。
2.1.1.1场地标高的确定与调整
确定场地标高时,应建立在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的基础上,采用方格网法,运用挖填平衡的原则,确定出方格各角点的标高。其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场地标高H0的确定
              (式2-1)
(2)考虑泄水坡度对角点标高的影响
1)单向泄水时,场地内各方格角点标高的确定
当场地采用单向泄水时,以H0作为与排水方向垂直的场地中心线的标高,见图2-2,则场地内各方格角点的标高为:
                             (式2-2)
2)双向泄水时,场地内各方格角点标高的确定
当场地采用双向泄水时,以H0作为场地对称中心点的标高,见图2-3,则场地内各方格角点的标高为:
                      (式2-3)
(3)场地标高的调整
按上述公式求出的场地角点标高,仅是一理论值,实际上,由于土的可松性等各种因素的存在,都会对场地的标高带来影响,使标高提高或降低。所以,具体的场地标高值,可以计算出的理论值为基础,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1.1.2土方量的计算
大面积场地平整,在确定了场地角点标高后,就可根据场地角点标高与各角点的自然标高,计算出相应的角点填挖高度(施工高度),找出挖填分界线,算出各方格的挖填土方量,并求得整个场地的总挖填土方量。其步骤如下:
(1)计算场地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
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为:
                             (式2-4)
(2)确定“零线”
当一个方格中有的角点施工高度为“+”,而另一部分为“-”时,说明此方格中的土方一部分为填,一部分为挖,而在变号角点边线的中间必有一个既不填也不挖的点,这个点称为“零点”,将相邻的“零点”用线段相连即为“零线”,也就是场地土方的挖填分界线。“零点”的位置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将其求出。
                           (式2-5)
(3)计算场地挖填土方量
确定了挖填分界线后,挖方区或填方区的方格将可能被分成以下几种形状: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梯形和五边形。但无论哪种形状,我们都可采用底面积乘以各角点的平均施工高度来求出该种形状的挖方量或填方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2-6)
2.2 土方开挖与填筑
土方开挖与填筑是土方工程的主要施工过程。土方工程面广量大,因此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以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2.2.1土方机械施工
2.2.1.1推土机
推土机操纵灵活,运转方便,所需工作面小、行使速度快、易于转移,可爬 缓坡,因此应用范围较广。
推土机可以推挖一~三类土,四类土以上需经预松后才能作业。
2.2.1.2铲运机
在土方工程中常应用于大面积场地平整,开挖大型基坑,填筑堤坝和路基等。
最适宜于开挖含水量不超过27%的松土和普通土,坚土(三类土)和砂砾坚土(四类土)需用松土机预松后才能开挖。
2.2.1.3正铲挖土机
正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前进向上,强制切土”。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一~四类土和经爆破的岩石、冻土。与运土汽车配合能完成整个挖运任务,可用于开挖大型干燥基坑以及土丘等。
开挖方式有正向挖土、侧向卸土和正向挖土、后方卸土两种。常用施工方法有:分层开挖法、多层挖土法、中心开挖法、上下轮换开挖法、顺铲开挖法和间隔开挖法等。
2.2.1.4反铲挖土机
反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后退向下,强制切土”。能开挖停机面以下的一~三类土,适用于开挖深度不大的基坑、基槽或管沟等及含水量大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土方。
开挖方式有沟端开挖和沟侧开挖两种。常用施工方法有:分条开挖法、分层开挖法、沟角开挖法和多层接力开挖法。
2.2.1.5拉铲挖土机
拉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后退向下,自重切土”。能开挖停机面以下的一~二类土,适用于开挖较深较大的基坑(槽)、沟渠,挖取水中泥土以及填筑路基、修筑堤坝等。
2.2.1.6抓铲挖土机
抓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直上直下,自重切土”。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下一~二类土,如挖窄而深的基坑、疏通旧有渠道以及挖取水中淤泥等,或用于装卸碎石、矿渣等松散材料。在软土地基的地区,常用于开挖基坑、沉井等。
开挖方式有沟侧开挖和定位开挖两种。
2.2.2土方的填筑与压实
2.2.2.1土料的选用与处理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和淤泥质土、膨胀土、冻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
2.2.2.2填土压实方法
填土的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等。
(1)碾压法
碾压法是利用机械滚轮的压力压实填土。碾压机械主要有平碾(光碾压路机)、羊足碾等。
(2)夯实法
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夯实土壤。夯实法分机械夯实和人工夯实。常用夯实机械有蛙式打夯机、内燃夯土机和夯锤等。蛙式打夯机结构简单,轻便灵活,适用各类土质,多用于小面积回填土的夯实工作,在作业面受限制时尤为适用。内燃夯土机和夯锤多用于地基加固。
(3)振动压实法
振动压实法是利用振动压实机的振动力振动土颗粒,使其产生相对位移而达到密实状态。振动压实机与一般平碾相比,可提高工效1~2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非黏土的振实。
2.2.2.3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因素
(1)压实功的影响
当土的含水量一定,开始压实时,土的密度(重度)急剧增加,待接近土的最大密度时,压实功虽然增加很多,但土的密实度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压实松土时,往往先用轻碾(压实功小)压实,再用重碾碾压,这样可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
(2)土的含水量的影响
较为干燥的土,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因而不易压实;可含水量超过一定现值时,土颗粒之间的孔隙全部由水填充而成饱和状态,压实功的一部分被水承受,土也不易被压实。只有土具有适当的含水量时,水起到了润滑作用,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减小,土才容易被压实。在使用同样的压实机械,并填土厚度、压实遍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实度时土的含水量,称为最佳含水量。
(3)铺土厚度的影响
铺土在压实机械的作用下,土中的应力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压实作用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超过一定深度后,虽经压实机械反复碾压,但土的密实度增加很小,甚至没有变化。各种压实机械的压实影响深度与土的性质和含水量等因素有关。固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压实功及压实的密度要求等确定,并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压实影响深度。
2.2.2.4填土压实注意事项
(1)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2)填土压实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2.2.2.5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
2.3 基坑支护
2.3.1基坑支护结构分类
基坑支护结构按其作用,可分为透水挡土结构支护、止水挡土结构支护。按其受力状况,可分为重力式支护结构和非重力式支护结构。按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分为:
2.3.1.1重力式支护体系(刚性支护)
常用深层水泥搅拌桩组成的格栅型坝体作为支护墙体,依靠其自重维持土体的平衡。例如,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高压旋喷桩墙。
2.3.1.2非重力式支护结构(柔性支护)
支护一般挡土宽度较小,承受弯曲作用,由撑锚体系(支撑或拉锚系统)与支护墙体共同受力。
非重力式支护结构可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和不同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可选用悬臂式支护结构和有撑锚体系的支护结构。
非重力式支护结构包括板桩式、排桩式、板墙式、组合式及边坡稳定式。
板桩式包括:钢板桩、H型钢(工字钢、槽钢)桩、混凝土板桩等。
排桩式包括:钢管桩、预制混凝土桩、钻(挖)孔灌注桩。
板墙式包括:现浇混凝土地下连续墙、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组合式包括:加筋水泥土桩(SMW工法)、高应力区加筋水泥土墙。
边坡稳定式包括:土钉墙、喷锚支护等。
2.3.2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
2.3.2.1重力式支护体系(刚性支护)——深层水泥搅拌桩(水泥土墙)
(1)深层水泥搅拌桩(水泥土墙)的特点
坑内无支承,便于机械化快速挖土;即可挡土,又可挡水;比较经济。但支护深度较浅,一般不宜大于6m;位移相对较大,尤其在基坑长度较大时。
深层水泥搅拌桩(水泥土墙)一般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三级,地基土承载力不大于150kpa者。
(2)深层水泥搅拌桩(水泥土墙)的构造及计算
水泥土墙一般采用格栅布置,水泥土的置换率对于淤泥一般不小于0.8m,淤泥质土不小于0.7,一般粘性土及砂土不小于0.6;格栅长宽比一般不大于2。
深层水泥搅拌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截水要求确定,考虑截水作用时,桩的有效搭接宽度一般不小于150mm,加固体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当不考虑截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当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基坑内侧土体加固或水泥土墙插筋加混凝土面板及加大嵌固深度等措施。
深层水泥搅拌桩(墙)的墙体宽度(厚度)b应根据抗倾覆稳定条件规定计算确定。
1)当水泥土墙底部位于碎石土或砂土时,墙体厚度设计值,宜按下式确定:
b ≧            (式2-9)
2)当水泥土墙底部位于粘性土或粉土中时,墙体厚度设计值,宜按下式确定:
b ≧                  (式2-10)
水泥土墙嵌固深度hd,应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附录A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确定。
当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水泥土墙厚度小于0.4h时应取0.4h。
(3)深层水泥搅拌桩(水泥土墙)的施工与检测
水泥土墙应采取切割搭接法施工,应在前桩水泥土尚未固化时进行后序搭接桩施工,施工开始和结束的头尾搭接处,应采取加强措施,消除搭接沟缝。
深层搅拌水泥土墙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及水泥渗入量或水泥浆的配合比试验,以确定相应的水泥掺入比或水泥浆水灰比,浆喷深层搅拌的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的15%~18%;粉喷深层搅拌的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的13%~16%。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前,应通过试喷试验,确定不同土层旋喷固结体的最小直径、高压喷射施工技术参数等。高压喷射水泥水灰比宜为1.0~1.5。
深层搅拌桩和高压喷射桩水泥土墙的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当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出露长度等均应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高压喷射注浆应按试喷确定的技术参数施工,切割搭接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旋喷固结体不宜小于150mm;
②摆喷固结体不宜小于150mm;
③定喷固结体不宜小于200mm。
水泥土桩应在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应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取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2.3.2.2非重力式支护体系(柔性支护)——钢板桩
钢板桩主要包括热轧锁口钢板桩、型钢钢板桩等形式。
(1)热轧锁口钢板桩
热轧锁口钢板桩的形式有U型、L型、一字型等。
热轧锁口钢板桩具有以下特点:
1)优点,材质可靠,在软土地区打设方便,施工速度快且简便;即可挡土又有一定的挡水能力;可多次重复使用;费用较低。
2)缺点,一般的钢板桩刚度不够大,一般只能用于基坑深度≤4m的基坑。用于较深基坑时,支撑(或拉锚)工作量大,否则变形较大。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不能完全挡水;钢板桩拔出时易带土(尤其是U型钢板桩),如处理不当易引起土层移动,危害周围环境。
(2)型钢钢板桩
一般常用H型钢、工字钢、槽钢等作为钢板桩。
型钢钢板桩是一种简易的钢板桩围护墙,由型钢并排或正反扣搭接(槽钢)组成。型钢一般长6~8m,型号、入土深度根据计算确定。打入地下后顶部接近地面处应设一道拉锚或支撑。特点同热轧锁口钢板桩。
2.3.3边坡稳定式支护体系——土钉墙
土钉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挡土结构。它是在土体内设置一定长度的钢筋(称为土钉)并与坡面的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形成加筋土重力式挡墙,起到挡土作用。
由许多土钉组成的土钉群与土体共同工作,形成了能大大提高原土体强度和刚度的复合土体,土钉在复合土体中具有制约土体变形并使复合土体构成一个整体的作用;土钉之间土的变形则通过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进行约束。土钉与土的相互作用还能改变土坡的变形与破坏形态,显著提高土坡整体稳定性。
2.3.3.1土钉墙构造要求
(1)土钉墙由土钉和面层组成。土钉墙高度由基坑开挖深度决定,土钉墙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1,一般为70°~80°;土钉一般采用直径Φ16~32㎜的螺纹钢筋,与水平夹角一般为5°~20°;长度在非饱和土中宜为0.6~1.2倍的基坑深度;在软塑粘土中宜为1.0倍的基坑深度。
(2)土钉间距: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之积不大于6m2;在非饱和土中宜为1.2~1.5m;坚硬粘土宜为2m;软土宜为1m。土钉孔径宜为70~120mm,注浆强度不低于10MPa。
(3)土钉必须和面层有效的连接成整体,钢筋混凝土面层应深入基坑底部不小于0.2m,并应设置承压板(钢垫板)或加强钢筋等构造措施。
(4)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为80~200mm,钢筋网宜采用Φ6~10mm,间距为150~300mm。
2.3.3.2土钉支护的特点
工料少、速度快;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操作场地小且对环境干扰小;土钉与土体形成的复合土体可提高边坡整体性、稳定性及承受荷载的能力;并对相邻建筑影响较小。
土钉墙一般适用于开挖深度不超过5m的基坑。
2.3.3.3土钉支护施工
(1)施工工艺:
定位→转机就位→成孔→插钢筋→注浆→喷射混凝土
(2)技术要求:
①上层作业面土钉、喷射混凝土未完不得开挖下一层土;
②土钉采用HRB335级以上钢筋,且应除锈并保持平直;
③注浆采用重力、低压(0.4~0.6MPa)方法,或高压(1~2MPa)方法;
④注浆用砂浆采用1:1或1:2的配合比;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
⑤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水灰比为0.4~0.45,砂率为0.45~0.55%;
⑥喷射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混凝土终凝2h后,浇水养护7天。
每段支护体施工完成后,应检查坡顶或坡面位移,坡顶沉降及周围环境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采取措施,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2.4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
2.4.1深基坑开挖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规定,基坑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基坑开挖前还应做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规定,基坑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载荷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施工。土方工程施工前,还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设计,系统应经检查和试运转,一切正常时方可开始施工。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基坑(槽)土方工程施工及验收需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基坑变形(一级、二级、三级:挖深在10m以上即为一级基坑;挖深在7m以下即为三级基坑)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深基坑开挖方式:分段(区)分块开挖、分层开挖、盆式开挖、中心岛式开挖。
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少于两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2.4.2深基坑支护
2.4.2.1土层锚杆
(1)土层锚杆构造
土层锚杆由锚头(锚具、承压板、横梁和台座)、拉杆和锚固体组成。
土层锚杆的布置应遵守《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规定:
①锚杆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5m;锚杆水平方向间距不宜小于2.0m;
②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应小于4.0m,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0m;
③倾斜锚杆的倾角不应小于13°,并不得大于45°,以15°~35°为宜。
(2)土层锚杆原材料
预应力杆体材料宜选用钢铰线、高强钢丝或高强螺纹钢筋。当预应力值较小或锚杆长度小于20m时,预应力筋也可采用Ⅱ级或Ⅲ级钢筋。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但不得使用高铝水泥。
(3)土层锚杆施工
土层锚杆施工工艺为:定位→钻孔→安放拉杆→注浆→张拉锚固。
2.4.2.2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包括,在工程土方开挖之前,用特制的机械开挖一定长度(一个单元槽段)的沟槽,槽深达到设计标高后,清除沉淀在槽底的泥渣,并在槽内放置钢筋笼,利用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即完成一个单元槽段施工。每个单元槽段之间,由特制的接头连接,而形成一道连续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简称地下连续墙。
如地下连续墙呈封闭状,基坑土方开挖时,地下连续墙即可用作支护结构,又可挡土、挡水。其整体性好、刚度大、变形小、施工时噪音低,振动小,无挤土,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比其它类型挡墙具有更多优点。但成槽需专用设备,施工或基坑开挖深度大,难度较大,工程造价较高。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过程如下:(1)修筑导墙;(2)挖槽;(3)钢筋笼的加工与吊放;(4)地下连续墙的接头;(5)混凝土的浇筑。
2.4.3深基坑支护方案的编制
2.5 降、排水工程
2.5.1排除地面水
为了保证土方施工顺利进行,应做到施工场地排水通畅。
现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规定,土方工程在挖方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时,排水沟方向的坡度不小于2‰。
一般排水沟的横断面尺寸不小于0.5m×0.5m,纵向坡度应根据地形确定,山坡地不宜小于3‰,平坦地区不小于2‰,沼泽地区可将至1‰。
在山坡地区施工,应在较高一面的山坡上,先作好临时(永久)性的截水沟,阻止山坡水流入施工现场。
2.5.2降低地下水
人工降低地下水的方法一般分为重力降水(集水井、明渠)和强制降水(井点)。
2.5.2.1集水井降水
集水井降水法是指在基坑逐层开挖过程中,沿每层坑底四周置排水沟和集水坑,使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集水井,通过水泵将集水井的积水抽走。排水沟沿基坑底四周设置,底宽应不小于300mm,沟底应始终低于基坑底500mm,坡度宜控制在l~2‰。
集水井每隔20~40m设置一个;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0.8m,其深度随着基坑的加深而加深,井底低于挖土面0.7~1.0m。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基坑底1~2m,并铺设碎石滤水层。
集水井降水法简单、经济,对周围影响小,因而可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上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小的粘土层降水;基坑开挖较深,但采用刚性土壁支护结构挡土并形成止水帷幕时的基坑内也可用其方法降水。采用井点降水法降水但仍有局部区域降水深度不足时,可用其作辅助措施。
当基坑挖土到达地下水位以下,而土质是细砂或粉砂,采用集水坑降水时,则会发生流砂,引起边坡塌方等现象,使施工条件恶化,无法继续施工。
2.5.2.2流砂及其防治
(1)流砂发生的原因
如果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 即 ,则此时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并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带入基坑,便发生流砂现象。
(2)流砂的防治
由于发生流砂现象的重要条件是动水压力的大小与方向。因此,在基坑开挖中,防止流砂的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及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
其具体措施如下:
①在枯水期施工:因地下水位低,坑内外水位差小,动水压力小,不易发生流砂;
②水下挖土:即采用不排水施工,使基坑内水压与坑外水压平衡,消除动水压力,阻止流砂现象发生;
③打板桩:将板桩打入基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路线,从而减少水力坡度,降低动水压力,防止流砂发生;
④井点降低地下水位:如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法,可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继而有效地防止流砂现象,并增大了土粒间压力。此法是防止流砂的有效措施。
此外,还可以采用地下连续墙法、压密注浆法、土壤冻结法等,截止地下水流入基坑内,以防止流砂现象。
当涌水量较大、水位差较大或土质为粉细砂时,应采用强制降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
2.5.2.3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就是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不断地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不仅是一种施工措施,也是一种加固地基的方法。
(1)井点降水的种类
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井点等。施工时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设备条件及经济性等具体条件选择。
(2)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是沿基坑周围以一定间距埋入井点管(下端为滤管)至含水层内,井点管上端通过弯连管与地面上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相连接,利用真空原理,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或沟槽的平面形状和尺寸、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综合因素确定。
1)平面布置
①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大于5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一般以不小于坑(槽)宽度为宜。
②如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
③面积较大的基坑宜用环状井点,有时也可布置为U形,以利挖土机械和运输车辆出入基坑。
2)高程布置
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长)按下式计算:
                           (式2-15)
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在考虑设备水头损失后,不超过6m。
若计算出的H值大于井点管长度,达不到降水深度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方法降水(如上层土的土质较好时,先用集水井排水法挖去一层土再布置井点系统)或采用二级井点(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所疏干的土,然后再在其底部装设第二级井点),使降水深度增加。
3)轻型井点计算


【返回上一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 开云官方下载 COPYRIGHT : LNZGJZ.COM  : 辽ICP备19005508号-1